安徽好牛钉钉服务商表示如信息流、新零售、移动支付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洪流堪称汹涌澎湃,这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硅谷眼里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只是「微创新」的微妙局面,取而代之的是「Copy from China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。
但事实上,从20多年前的中国互联网上古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,大多数在国内获得热捧的互联网产品都能从太平洋东海岸找到「原型」。
如的原型是ICQ,美团的原型是Groupon,微博的原型是twitter,这两年火爆大江南北的一众短视频产品,其鼻祖是Vine。
也难怪硅谷创投教父彼得?蒂尔在前些年来华录制创业节目时感慨道,「中国的每一个领域竞争都很激烈,在创业方面,你把其他国家的东西复制到中国,但同时也有100多个人在和你做同样的事情。」
在这之中,钉钉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例外。
这并非溢美之词,在海外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市场占据主导位置的Slack要比钉钉晚三个月启动,而在去年年底,Facebook才宣布计划推出一款名为Workplace Chat的产品,彼时的钉钉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亿。
而谈及钉钉的诞生,就其本身而言,其实是在阿里用以对标的社交产品来往每况愈下之际,钉钉CEO陈航萌生了「做一款让中国中小企业用到爽为止的产品」的想法,并以此打动了另一位80后创业者,使之同意了「共创」模式。
简单地说,就是在此后的连续七八个月里,钉钉员工每天早上提着早餐到试用钉钉的另一家企业上班,跟着销售去跑客户,跟着财务看每天怎么做账,跟着收款的去收钱,跟着送货师傅看这货到底怎么送,试图了解一个公司到底如何运转。
这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打磨一款产品的方式,即使称之为异想天开也不为过。
恰恰是这种另辟蹊径的打法,使得钉钉团队足够贴近企业用户,可以真切的洞察了解到企业痛点与需求,进而站在企业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产品方向,方才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李开复则这样评价钉钉的原创性,「它不像中国人做出来的产品…有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大胆突破式创新功能,比如DING功能、网络、密聊模式等,都是深度研究了解了中小企业的困扰和需求。」